本文转自:人民网-湖南频道
近日,2025年第29届“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”(业余组)展演活动圆满落幕。长沙县果园镇田汉小戏骨社选送的京剧《石秀探庄》的表演者粟熙然参加全国个人项目业余组展演,在全国顶尖少儿戏曲舞台上完美展现了湖湘戏曲新苗的风采,荣膺“全国小梅花金奖”。目前,果园镇田汉小戏骨社已摘得 5朵省级“小梅花”、5朵全国“小梅花”。
据悉,此次展演中来自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祁剧《女盗》、湘剧《改容战父》与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少儿培训中心的京剧《天女散花》在赛事中表现亮眼,一同摘得“全国小梅花金奖”。
长沙县果园镇是“国歌词作者”田汉先生的故乡,戏曲文化底蕴深厚。为传承田汉精神、弘扬戏曲艺术,果园镇于2018年成立田汉小戏骨社,以田汉文化园及本地戏曲资源为依托,为6至15岁青少年提供公益戏曲培训。七年来,该社团已培养近700名学员,推出10余部原创及改编剧目。
“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学会唱念做打,更要让他们理解戏曲背后的家国情怀。”果园镇文化站站长、田汉小戏骨社负责人史润东表示。
在传统戏曲传承面临断层的当下,田汉小戏骨社探索出一条“守正创新”的传承之路。首创“戏曲研学+”模式,将训练场搬到古戏台等文化地标,开展“戏曲少年说”“戏曲进校园”等活动,吸引超万人次参与。
此次获奖的《石秀探庄》便是创新教学的典范。剧目在保留京剧武打精髓的基础上,融入现代舞台光影技术,小演员们以扎实的腰腿功和灵动的身段,将梁山好汉石秀的智勇双全演绎得淋漓尽致,赢得评委“传统韵味醇厚,时代气息鲜明”的高度评价。
为扩大戏曲普及面,果园镇创新“校社联动”机制。田汉小戏骨社与镇内中小学积极合作,通过“戏曲进课堂”“名师工作坊”等形式,将戏曲基本功训练纳入特色课程。近三年累计开展校园戏曲展演20余场,培养校园戏曲小骨干50余名。
“戏曲课是我每周最期待的时光!”长沙市雅礼实验田汉学校的小戏骨社成员表示,通过学戏,她不仅掌握了唱腔技巧,更深刻体会到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的坚持精神。该校校长透露,戏曲教育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,“许多孩子从内向变得自信,在文化课学习中也更专注了。”
此次《石秀探庄》获奖者,9岁的“石秀”扮演者粟熙然学戏两年半。他的母亲感慨:“孩子现在每天主动练功,还常给家里分享戏曲故事。”这正是田汉小戏骨社“以戏育人”理念的生动写照。
“我们要让戏曲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的一束光,让田汉故里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。” 史团长的话语铿锵有力。
在守正中稳住方向舵,在创新中寻求新突破,扬帆驶向更远的彼岸。这群湖湘少年正以青春之力,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,让戏曲艺术的梅花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的色彩。(袁思缘)
昊天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